一、问题

已知一位小偷每次出手都以固定的概率 $p_s$ 得手,并以固定的概率 $p_a$ 被捕,且得手与被捕相互独立,问小偷在被捕前的平均得手次数是多少。

二、计算

2.1 问题重述

将原问题用数学语言重述。

首先,明确随机变量:设随机变量 $X$ 是小偷在被捕前的总得手次数,该随机变量又由“得手”与“被捕”两个随机变量组成:

  • 随机变量 $S$ 表示:小偷每次出手是否成功得手,取值范围 $\{0,1\}$,服从(0-1)分布,即 $\mathbb{P}\{S=1\}=p_s$,期望 $\mathbb{E}(S)=p_s$;
  • 随机变量 $A$ 表示:小偷被捕前的总出手次数,取值范围 $\{1, 2, 3, \cdots\}$,服从几何分布,即 $\mathbb{P}\{A=k\}=(1-p_a)^{k-1}p_a$,期望 $\mathbb{E}(A)=1/p_a$;

然后,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求解。

2.2 方法一:高中概率方法(正解)

本方法中规中矩,仅使用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即可。

$X$ 的分布列为,被捕前出手了 $n$ 次($n\geqslant1$),其中有 $k$ 次($k\geqslant0$)得手的概率:

$$ \mathbb{P}\{X=k,A=n\}=\binom{n}{k}p_s^k(1-p_s)^{n-k}\times(1-p_a)^{n-1}p_a,\quad {\color{gray}n\geqslant k,\,n\geqslant1,\,k\geqslant0} $$

根据上面分布列,计算出被捕前的出手次数在1~20次内时,不同得手次数概率分布如下图所示:

image-20230326232852516

所以 $X$ 的期望为:

$$ \begin{aligned} {\color{blue}\mathbb{E}(X)}&=\sum_{n=1}^\infty\sum_{k=0}^n k\times\binom{n}{k}p_s^k(1-p_s)^{n-k}\times(1-p_a)^{n-1}p_a\\ &=\sum_{n=1}^\infty\sum_{k=1}^n k\times\binom{n}{k}p_s^k(1-p_s)^{n-k}\times(1-p_a)^{n-1}p_a\\ &=\sum_{n=1}^\infty(1-p_a)^{n-1}p_a\times n\sum_{k=1}^n\dfrac{k}{n}\binom{n}{k}p_s^k(1-p_s)^{n-k}\\ &\qquad\qquad {\color{green}\Downarrow \binom{n}{k}=\binom{n}{k-1}\dfrac{n}{k-1} \Downarrow }\\ &=\sum_{n=1}^\infty(1-p_a)^{n-1}p_a\times n \times p_s\sum_{k=1}^n\binom{n-1}{k-1}p_s^{k-1}(1-p_s)^{n-k}\\ &=\sum_{n=1}^\infty(1-p_a)^{n-1}p_a\times n \times p_s\times 1\\ &\qquad\qquad {\color{green}\Downarrow \sum_{n=1}^\infty nx^n=\dfrac{1}{(1-x)^2},\; x\in(0,1) \Downarrow }\\ &={\color{blue}\dfrac{p_s}{p_a}} \end{aligned} $$

因此,小偷在被捕前的平均得手次数为得手概率除以被捕概率

2.3方法二:利用母函数的性质(正解)

对于本题,$X=\sum_\limits{k=1}^A S_k$,其中 $S_k$ 表示第 $k$ 次出手是否成功得手。因此,使用下面母函数的性质五,直接可以得到 ${\color{blue}\mathbb{E}(X)}=\mathbb{E}(A)\mathbb{E}(S)={\color{blue}\dfrac{p_s}{p_a}}$。

这几条母函数的性质简直就是为本题而生的嘛!

母函数的定义:设 $X$ 是非负整数值随机变量,分布列为 $p_k=\mathbb{P}\{X=k\},k=0,1,2,\cdots$,则称 $G(s):=\mathbb{E}(s^X)=\sum_\limits{k=0}^\infty p_ks^k$ 为 $X$ 的母函数。

母函数的性质

  • 性质一:非负整数值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由其母函数唯一确定。
  • 性质二:设 $G(s)$ 是 $X$ 的母函数,若期望 $\mathbb{E}(X)$ 存在,则 $\mathbb{E}(X)=G'(1)$;若方差 $\mathbb{D}(X)$ 存在,则 $\mathbb{D}(X)=G''(1)+G'(1)-[G'(1)]^2$。
  • 性质三: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母函数等于母函数之积。
  • 性质四:$X_1,X_2,\cdots$ 是相互独立且同分布的非负整数值随机变量,它们的母函数都是 $G(s)$,$N$ 也是非负整数值随机变量,且与 $X_1,X_2,\cdots$ 无关,$N$ 的母函数是 $H(s)$,则 $Y=\sum_\limits{k=1}^N X_k$ 的函数为 $F(s)=H(G(s))$。
  • 性质五:结合性质二和性质四有 $\mathbb{E}(Y)=\mathbb{E}(N)\times\mathbb{E}(X_1)$。

—— 参考:《随机过程》(第四版)刘次华,P9。

2.4 方法三:利用期望的性质(歪打正着)

错解:由于 $S$ 与 $A$ 相互独立,因此随机变量积的期望等于期望的积,所以 ${\color{blue}\mathbb{E}(X)}=\mathbb{E}(S\times A)=\mathbb{E}(S)\mathbb{E}(A)={\color{blue}\dfrac{p_s}{p_a}}$。

说明:本解法暗含了条件 $X=S\times A$,但这并不合理(例如,当 $A=5$ 时,$X$ 应该有 $0,1,2,3,4,5$ 这 6 种取值,但是本式只有 0 和 5 这 2 种取值,显然是有问题的),正确的等式应该是方法二中提到的 $X=\sum_\limits{k=1}^A S_k$。

最后修改:2023 年 03 月 26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